為了避免被貼上只是愛好科技玩具、而忽略家庭生活的標籤,今天來分享一下菜市場採購戰利品。
最近大概每週日早上,都會去到傳統市場巡一下,不是去東撿西撿邊拿邊嫌邊殺價、還順邊跟攤子老闆搏感情,而是出發前就想好今天、以及未來幾天(大概是三天)想要煮什麼。到了市場後,依照慣有的動線,看到需要的就買,也因為一次買的量都少少的,加上不太了解行情,所以大都問了價格就買(基本上是問開心的),然後不到半小時就很有效率的解決回家。
像這次就帶了
一把空心菜,只要18元。莖超大管的,葉子有些蟲蛀,應該是比較沒農藥吧!
一條綠苦瓜,30元,用來煮苦瓜排骨湯。本來應該是買白苦瓜的,不小心買錯。不過也沒關係,煮了鳳梨苦瓜排骨湯依然不錯。
剛好老薑、蒜頭也都快缺貨了,所以順便補一些。老薑一條30元、蒜頭一包50元。(話說這些蒜頭包起來,還真像水餃)
玉米筍15元、筊白筍50元,這兩樣水煮的就很好吃,皮蛋一顆7元,沒錯,我就只買一顆。
很大塊的兩塊豆腐,只要15元,比起超市賣的嫩豆腐便宜很多,夏天吃冰涼的皮蛋豆腐實在很讚。
沒有買魚、雞、鴨、豬等肉類,因為我的冰箱裡總是一堆老媽準備的冷凍肉品,隨時可以應付一個月所需,因此我幾乎很少主動去買這些食材,加上我覺得肉類比起蔬菜還難料理(尤其是雞),所以儘管我愛吃,但是還是不曾跟肉攤老闆豪氣的說「那隻雞給我剁一剁頭切掉」、「五花肉來兩斤」。
而我對於蔬菜又很挑食,加上老狗變不出什麼新把戲,所以買來買去變化總是不多。葉菜類又都放不久,只會買一種,另外補一些其他可以放超過三天的蔬菜,足夠打發未來一週的幾餐也就夠了。我也不會天天煮,能填飽肚子就好,不用像型男大主廚一樣做一些繁複工法、另人食指大動的菜色,反正,吃下肚子不都是一樣嘛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