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年12月11日

政策與人性 反效果?

這一陣子在看新聞,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,都是跟政府施政有關,欲達成某一目的而修改的政策、法令,沒想到卻造成了反效果。是施政有問題?還是政府低估了人性的思考的出路?換個幾度想,倒有點像莫非定律。在此不評論政策好壞與否,先舉兩個例子。

第一是為防止詐騙現象層出不窮,並減少詐騙損失,於是將非約定帳戶轉帳金額上限減少至每日三萬元。理論上可以防止詐騙金額一再擴大,尤其是提款機操作等,結果卻造成詐騙金額不降反升。因為許多報章雜誌媒體已大量宣導勿輕信匯款簡訊、電話等通知,致一般民眾都有基本防備心,但詐騙集團卻推出新手法,要人臨櫃匯款。一般臨櫃匯款雖較麻煩,但只要備齊印鑑金額,除非金額超過每日一百萬(好像是吧!),會通知洗錢防治中心列入追蹤外,一般櫃臺服務人員並不會管匯給誰、匯款要幹嘛!因此詐騙金額更大,這應該是當初始料未及的吧!(題外話,此項方案讓之前一位股市大戶副理很生氣,因為證券交易帳戶未設約定帳戶,戶頭餘額不足一時未查,臨時被營業員通知要補匯款不然就會違約交割,偏偏沒時間上銀行,ATM轉帳又受限制三萬元,要哪裡臨時找三個戶頭都來轉帳過去啊!!)

第二個是取消軍公教優惠存款18%之政策,最近鬧的沸沸揚揚。原本用意是減少財政支出,打著公平正義的旗幟,乍看之下,對已退休的軍公教人員的確影響不小,也會減少不少政府支出,但對於將退的人員卻因為此項政策而決定延後退休。幾年前政府提供優退方案,就是希望一些年資、薪資高的老師能屆齡或提早退休,將缺額釋放出來,讓許多年輕教師增加機會。沒想到最近18%政策一出,讓許多人考慮延後退休,於是缺額短期間內不會釋放,流浪教師問題只怕會再延續幾年。

以上兩個例子都是很有意思的現象,欲防止或造成某一目標,卻產生了另一項截然不同的效果。這是人性有趣的地方嗎?或者是少數人規劃的政策無法模擬群眾思考的模式?

沒有留言: